欢迎光临!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参政议政 >> 政协提案 >> 政协九届二次 >> 提高中小学教师经济地位,促其专业化成长

提高中小学教师经济地位,促其专业化成长

2013-01-17 09:17:23 来源:我的网站 浏览:2294
    中小学教师追求专业化成长,当然与教师理想、责任感、自身的素质等密切相关。不否定有些中小学教师在社会环境同样不利的情况下,能安心工作,甚至热爱教师工作并锐意进取的情况。但是,这些依靠自身主观努力、具有更高精神追求或个人职业偏好的教师不能作为讨论一般性制度安排的依据。
    总体看,目前中小学教师专业化水平不够高,专业化成长的热情不高,动力不足。那么,是什么制度阻碍了中小学教师往专业化发展?
    薪酬制度、职称评聘、奖励表彰、社区教育环境等都在影响着中小学教师专业化成长。而决定性因素是薪酬制度与职称评聘制度,因为薪酬制度、职称评聘是中小学教师职业生涯的物质基础。建议:
一、薪酬制度:突出教育优先发展之地位
    2005年中国科普研究所调查显示,“历次调查统计,科学家、医生、教师这三种科学技术职业在公众心目中的声望和期望始终排在前三位。”“2005年调查显示,我国公众认为教师的职业声望最高(57.2%)”“我国公众期望子女从事的最好的职业选择中,教师的期望最高(47.5%)。” 但是,“教师职业声望高并不能说明其社会地位高, 尤其在社会地位评定大多取决于经济收入评定的今天。收入低一直困扰着教师。
2007年,我国有学者“以近几年同一城市同一档次的师范院校与非师范院校的录取分数作比较,或同一院校的师范专业和非师范专业招生分数作比较”,得出如下结论:1.部属重点师范院校录取分数多低于同层次的综合性大学;2.省属师范大学录取分数低于同层次地综合性大学;3.地方师范学院和由师范院校改制的综合性院校的师范专业录取分数线低于该档次最低控制线;4.师范专业的专科生的录取分数线普遍低于该档次录取控制线。专家从高等师范院校招收新生质量下滑的事实归因中指出,教师职业缺乏吸引力是首要原因,“要提高职业的吸引力,首先要提高该职业的社会认可程度。如何提高教师职业的社会认可度,国内外的经验告诉我们, 除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准外,提高其社会经济地位是提高职业吸引力最为有效的方式。”
    虽然近些年来我国各级政府在提高教师的社会政治经济地位上做出了很多努力并获得了很大成效。但除了为数不算多的重点中小学教师外,多数中小学教师的社会经济地位与其付出不成比例。
    当然,教师社会地位近年来在我国不断得到提升,某些发达地区,如上海、广州、北京和深圳等地教师职业已经成为“社会羡慕的职业”。但是,全国而论,目前,我国少数发达城市和地区教师职业地位的提升尚未能达到改变我国整个教师职业地位偏低的现状。上海、广州、北京和深圳少数最发达地区相对于全国而言毕竟也是微不足道的局部。在全国范围内,教师经济收入偏低导致教师社会地位偏低,进而影响教师角色社会化(责任感),显然不利于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福建省实行“阳光工资”后,教师薪酬与公务员同比下降。在三明地区,“阳光工资”前,中学高级教师工资相当于公务员的“副处”档;“阳光工资”后,中学高级教师工资处于公务员的“正科”与“副科”之间,实打实的“工资”缩水了,公务员诸多的“隐形收入”加剧了教师与公务员之间的收入差距。
而且,教师薪酬区域差异大。同城不同酬,普遍挫伤了教师的积极性,也加剧了优秀教师向经济以达地区流动,加剧了经济欠发达地区、落后地区教育资源的弱化趋势。
    教师工作动力不是一个抽象的东西,尤其对教育实践工作者而言,教师地位偏低直接影响了这一群体的职业认同,影响了从业人员的工作责任感。优秀教师、乡村教师流失就是一个明证,相关学者研究得出的高素质人才不愿进入这一行业的结论,就是一个不能忽视的“晴雨计”。因此,在课程变革加剧,对教师专业素养不断提高、工作量显著增加的时候,需要教师具有高度的工作责任感,以此作为职业教育发展的动力,我们不否认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可能产生的积极效益,但是,在市场经济成为社会基本运作形态的时候,过分期望于“职业道德”解决教师利益攸关的根本问题,不是过于乐观,就是对教师智力过于低估。“教育优先发展”,理当包含教师较高的经济待遇。提高中小学教师经济地位,是政府和全社会刻不容缓的工作。
二、职称评聘:达到标准及时兑现
    入了教师这一行,必然有职称评聘问题。教师一辈子的价值体现,大而言之是教书育人,小而言之是如期评上相应的职称。《福建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控制标准》规定:
1.省直属事业单位和省各部门所属事业单位高级、中级、初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3:4:3。
2.设区的市直属事业单位和设区的市各部门所属事业单位高级、中级、初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2:4:4。3.县(市、区)直属事业单位和县(市、区)各部门所属事业单位高级、中级、初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0.8:3.5:4.7。
    这一标准以属地、以学校类别确定了高级、中级、初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不平等的“合法地位”。
普天之下,同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不以教师专业水平来确定专业技术岗位,看似公平,实则隐含更大的不平等。它告知公众:向大城市去、向好学校去,不能扎根基层,不能坚守薄弱校,否则影响自己的生活质量。这样的制度,先将教师分为三六九等,严重打击基层教师、薄弱地区教师的专业成长积极性。
    受政策限制,评而不聘者不少。据悉,2012年将实行评聘合一,不管是评聘分开还是评聘合一,只要《福建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控制标准》不变,聘任的矛盾永远是尖锐的。众多教师处于退休前无望聘上相应职称,教师专业化的成长恐怕难有动力支撑。
    在职称评聘上给教师更多阳光。其实,省教育厅出台的“职称评审标准”原本就是“标杆”,理论上,越过了“标杆”,就达到了相应标准,应当及时评及时聘。
三、奖励表彰:精神与物质相结合
    福建省每4年评选一次特级教师,每4年评选一次省杰出人民教师,省、市、县、校每年评选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学科带头人等,做了大量的工作。除极难企及的特级教师,省杰出人民教师,在物质上有可观回报外,对最广大的普通教师而言,奖励表彰重精神,忽视物质,这也是制约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重要因素。
    永安市为激励教师在专业化路上积极向前,制定激励政策,如教师评上市级学科带头人即可直聘相应职称最高档。2003-2006的省1000名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中,永安市17 人(16人通过考核认定),几年后,2010年,省教育厅选拔赛1000名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时,永安市33人。2012年4月,三明市成立首批名师工作室14个,永安市领衔人占4人。这从一个侧面表明,评优评先等制度引导,如果能将精神与物质相结合,更能推动普通教师的进步。
    从制度层面提高中小学教师的经济地位,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当是政府应为之事。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闽公网安备 350402020001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