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媒体报道 >> 不涉开幕式展览馆之对话崔静洲

不涉开幕式展览馆之对话崔静洲

2020-05-11 09:33:10 来源:三明民盟 浏览:5180

  不涉开幕式展览馆是中国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结合的公众平台,旨在推荐中国各省份的优秀书画家。目前已成为国内一个知名书画网络平台。

             与女画家崔静洲的一次访谈

策划:子希
采访:刘生
总监:岸子


刘生:中国画讲究意境美,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崔静洲:宋徽宗赵佶曾以古人诗句为题,要求考生画出诗句的意境,于是给后世留下“深山藏古寺”、“踏花归来马蹄香”等中国画佳作。2018年杭州中国美院将古诗词引入考题,要求考生根据唐代诗人刘长卿《寻南溪常道士》这首诗完成一幅主题画创作,考查考生的人文艺术内涵。这说明中国画的意境美又重新受到社会的重视,也受到院校重视。
  我非常赞同这么一句话,“意境美是中国画的精髓,是中国画的灵魂。”在日常的艺术创作中我也是以此为追求方向。近一年来,我从鉴赏古琴曲中获得艺术灵感,以诗词、工笔画等艺术手法描绘、渲染古琴名曲表达的意境,营造形神相怜、虚实相生、动静结合、有无相依的多元世界,尝试打开花鸟画、山水画领域更大的创作空间。

刘生:一般而言,画家选择的一个画种作为创作素材或成主攻方向,你的主要创作素材是什么?
崔静洲:我在绘画创作中,想到的就是两个问题——画什么?怎么画?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每个画家都活在现实生活中,每个画家对表现生活都有选择性。我常年累月工作生活在中学,业余时间基本上都是随心所欲兴之所致,想画什么就画什么,油画、国画都画,画着画着,就产生“迷惘”,有了“迷惘”就会“思索”,有“思索”就会选择“方向”和“目标”。
  后来,我偶然间读到希腊哲学家希庇阿斯的一句话“美就是由视觉、听觉产生的快感”,受到非常大的触动与启发。中国传统美学思想追求意境的表现,而代表中国几千年古老文化的古琴古曲、古诗古词、工笔国画不正是表现意境的绝佳意象吗?
  古琴清音使我心悦神驰,用工笔画和诗词表现古琴名曲的意境,把诗词、书、画和琴曲,完美融为一体,这种若有若无的朦胧美,浪漫美,这正是我想要表达的意境美,这也是中国画吸引我的魅力所在。而一次次的参加全国性的画展,也是在检验自己独自探索出来的作品,是否得到大家的认可!

刘生:艺术和文化修养密不可分,谈谈诗词、书、画、篆刻、艺术设计对你创作的影响。
崔静洲:艺术是一种感觉、涵养和修为的综合体,书画艺术是通过特殊语言,传达精神层面的意境。我认为,任何艺术种类,要创作出好作品,不外乎三个方面,一是技能技巧,二是审美眼界,三是文化修养。
  画家的技能技巧,通过勤学苦练可以达到;审美眼界,通过多看多学,加之自身悟性,也容易开阔和提高;而文化修养却是需要长期积累,厚积薄发的。
  我十五岁的时候,看到几个师兄跟着雕塑家李维祀先生学习美术,很潇洒、很快乐、很浪漫的样子,我便加入师从,受李维祀先生的启蒙学习美术。
  我喜欢的生活状态是——寄情诗词、琴曲清音,寓意书画艺术,潜心修炼,不断探索,艺海遨游。这也得益于中学时期打下了扎实的语文功底,兴趣爱好又比较广,当时在李维祀先生的指导下,我欣赏和阅读了许多的世界著名绘画和雕塑作品的介绍,有相当长一段时间,我如饥似渴的阅读古今中外的名著,欣赏世界名曲,还帮大学同宿舍音乐系同学写鉴赏文章。而在格律诗词、篆刻、艺术设计等方面都有涉猎创作,因此在最近的古琴系列作品中,就想发挥我在诗词方面的“专长”,把诗词、书、画和古琴名曲这些优秀的中华传统艺术融为一体使之焕发新的生命力,使之成为我的艺术风格和创作方向,这不仅有我的私心,我也想藉此唤起更多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守护。

刘生:艺术的当代性和艺术的传统性,它们之间的区别在哪里?传统与当代艺术你持怎样的态度看待它?
崔静洲:我认为应该在继承和发扬传统艺术文化的基础上,要有符合现代审美需求的创新。中国的传统绘画,在宋、元、明、清各时期都有鼎盛高峰出现,现代人学习临摹传统绘画,基本都是那几个朝代的。格律诗词与传统绘画艺术相似,在唐、宋时期达到鼎盛高峰,现代人很难逾越。社会发展到今天,人们的认知、思维和语言都与古代大不相同了,再一味模仿古人,没有意义。而回看那几个朝代的文化艺术,其实任何一个时代的艺术,都在做着“承前启后”的事情,也就是既继承发扬了传统,又有着创新的作品,正是这样的“承前启后”,艺术才会与社会同步发展!
  有些画友评价我的“古琴名曲”系列作品,意境美中透着形式感。意境美与形式感在画面中的融合,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古代与现代的传承与变革的过程。 在“古琴名曲”创作初期,我有着相似的困惑,如何把传统艺术的精华保留下来,如何才能让作品焕发新意,在现代社会与年轻一代中引起共鸣,只有抓住这两点艺术创作才有方向和意义,在这过程中经历摸索,尝试失败,才慢慢形成现在的作品风格。

刘生:艺术是自由的,作为一个画家,你认为持什么样的心态不受外界干扰,让艺术更趋向于纯粹性?
崔静洲: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把意境称为境界:“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情感,谓之境界。”在艺术表现上,一方面要求画家具有一定的天赋,另一方面要有对绘画艺术的热爱和执着努力的追求,达到“气韵生动”的目的。所谓“意境”也是书画家通过笔墨语言所创造的,以及品赏者通过精神体验、主观感受达到的精神高度。
  因此,我认为画家应该要追求的境界是——淡泊去浮华,宁静而致远!艺术创作,应该,必须是有感而发,而作的。画家心中有美好的“画面意图”出现,这就是“灵感”,把这“灵感”用自己的“语言”表现出来,就是纯粹的艺术创作。
  在每个画家的心里都有着一种情结,一种“使命感”,应该都是尽力发现美,并用自己的“语言”表现美和创造美,表达一种气象,一种格调,也可以说气韵生动的画外之境!

                         原载5月10日不涉开幕式展览馆公众号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闽公网安备 350402020001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