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理论研究 >> 教改研讨 >> 关于海峡两岸职业教育交流合作的几点建议

关于海峡两岸职业教育交流合作的几点建议

2014-06-25 16:41:34 来源:三明民盟 浏览:6390
                                         王世策

  目前,随着海峡两岸关系发生积极变化,海峡两岸交流合作正从经贸向科技、文化等领域拓展延伸,基于地缘与交通便捷的优势,闽台职业教育交流合作日益频繁。闽台高职教育交流与合作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福建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个重要着力点。两岸高职教育互补性强,合作空间广阔。特别是《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的出台,更为闽台高职教育合作创造了良好契机。下面仅以福建水电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该院)与台湾职业院校交流合作情况为例,分析海峡两岸职业教育交流合作中存在问题和不足,提出进一步加强海峡两岸职业教育交流合作的建议。
一、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与台湾职业院校交流合作的现状
  该院认真贯彻落实《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关于实施闽台教育交流与合作工程意见的通知》(闽政办〔2008〕176号),勇于先行先试,积极开展闽台高校交流与合作活动。早在2007年5月,该院院长江勇参加了由福建省教育厅组织的省高职院校长访台代表团,参观访问了部分台湾大学,积极与台湾高校联系,与部分台湾高校就合作办学交换了意见,与某些高校有了合作办学的意向。2008年7月,“台湾建国科技大学”副校长柯王孙鹏博士莅临该院访问交流,向该院各级领导及专业老师详尽介绍了台湾高职教育的发展历程以及建国科技大学学校概况及科系专业设置,与该院领导和师生员工增进了双方的了解和合作共识。2008年11月,“台湾建国科技大学”黄燕飞校长一行莅临该院访问考察,并签订了两校《学术交流及项目合作意向书》。2009年8月,江勇院长随陈桦副省长率领的福建省经贸文化交流团第二次赴台参访高校,与“台湾建国科技大学”签订了《实施“闽台联合培养人才项目”协议书》,与台湾致远管理学院签订了《交流合作协议书》,进一步扩大了交流与合作。
  2009年5月,福建省教育厅遴选了福建省12所先行先试高职院校与台湾15所高校、50余家台资企业开展“校校企”项目。该院是福建省12所先行先试高职院校之一。所谓“校校企”模式是台资企业、闽高职院校、台湾高职院校三方合作办学,这种办学模式同台湾高职院校合作,与台资企业紧密结合,直接为台资企业服务,畅通人才产、销渠道,有利于发挥各自优势,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学校按企业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要求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学生所学专业要求、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以及所学专业课程的技术发展趋势,与企业共同设计课程体系,开发学习课程,改革教学内容和实训计划等,最终使学生毕业后能真正成为掌握实际技能并具有一定理论水平的成熟的高级职业技术人才,打造“校企结合、工学交替——入学、学习、就业一站式人才培养”的新模式。2009年9月5日至6日,与台湾“建国科技大学”进行“校校企”合作办学的首批“电气自动化技术”、“建筑工程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3个专业近200名新生入校,学制均为3年。
    2009年9月11日,该院通过遴选的水利工程系建筑0731班魏雅真、信息工程系电子0731班黄秋婷2位同学作为首批赴台交流学生,顺利抵达“台湾建国科技大学”。她们从2009年9月至2010年1月进行了为期1个学期的交流学习,台湾“建国科技大学”为两位同学提供全额奖学金,并指派了一对一的导师,负责协助她们的生活和学习。2010年1月两位赴台交流学习的学生顺利完成在台湾的课程返回大陆,学习效果良好。2010年5月,该院申报2010年闽台高校联合培养人才项目获教育厅批准,该院与台湾“建国科技大学”进行“校—校—企”合作办学的第二批“电气自动化技术”、“建筑工程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3个专业招生工作如期进行,本批次共有25名同学赴台学习交流,其中一年期10人,半年期15人。 
    2010年 6月19日至6月23日,第二届海峡论坛海峡两岸大学生职业技能大赛暨创新成果展在厦门理工学院举行,该院和台湾“建国科技大学”都派出了选手参加比赛。竞赛期间,两岸师生就共同参与的项目进行深入广泛的交流。竞赛结束后,该院参赛师生与对口交流院校台湾“建国科技大学”师生举行了联谊活动,增进了彼此了解,加深了友谊。 
    今后,该院还将继续与台湾高校进行教师、科研人员和学生的交流,开展学术研讨等活动,促进台海两岸在职业教育领域的进一步合作与交流,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作出贡献。
二、福建职业技术学院与台湾职业教育交流合作存在的问题
    一是两岸教师互动交流较少。目前福建职业技术学院与台湾合作院校的教师交流非常有限,仅限于双方校级领导访问的时候与对方院校老师进行沟通,两校同专业教师直接面对面的交流没有,只能通过邮件和电话进行沟通。由于交流少,使得双方在合办专业的培养方案讨论和沟通不够,双方对各自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模式不甚了解,大大限制了双方在合办专业上的合作。名为合办专业其实还是大陆和台湾各办各的。希望今后双方院校能互派教师到合作院校进行对口,增进了解,加强合作的深度和广度。
    二是合办专业对接不好。由于两岸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以及教学模式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合办专业存在专业对接不好的问题。大陆学校开设的很多课程台湾合作院校没有开设或者开设内容不一样。因此带来这样的问题:(1)是给赴台学生选课造成困难,不知道选什么。(2)是给大陆学校认定赴台学生的学分造成一定困难。(3)是由于两岸课程设置不一样,所学内容不尽相同,造成赴台学生专业知识体系不完整的现象。 
    三是技能资格证书不通用。目前大陆及台湾双方都未认可双方颁发的技能资格证书,这限制了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在台湾学校获取职业资格证书的积极性,由于有一年时间在台湾学习,也给学生获取大陆学校的职业资格证书造成一些困难。
    四是两岸学校参与的积极性不一致。福建方面积极推动,但台湾院校的积极性不高。福建方面的老师积极与台湾院校老师联系,但是台湾方面教师不够积极。
    五是入台手续繁琐。办理赴台学生入台的手续较为繁琐,给学校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希望两岸能简化手续,减小学校工作难度。
    六是赴台学生名额太少,涉及专业较少,不能满足要求。由于台湾当局限制陆生来台人数,造成很多热忱希望赴台学习的学生得不到机会。希望台湾当局放宽陆生来台人数限制,增加赴台学生名额,扩大合作办学专业范围。给广大学子多一些机会赴台学习。
    七是学费过于高昂。由于两岸经济发展水平存在一定差距,赴台学习的费用对于有些学生来说就显得过于昂贵了,高昂的学费使得部分学业成绩好但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只能放弃赴台学习的机会。希望台湾学校能降低学费多提供奖学金让更多的优秀学子能赴台学习。同时也希望大陆方面增加补助的范围和额度。
    八是在学历互认方面。大陆已于2006年正式认可台湾教育主管部门核准的台湾高等学校学历,2008年国台办陈云林主任访台后,台湾教育主管部门对大陆的学历认定有所松动,但两岸合作办学联合培养的学生不在此范围内。这给学生在台湾的就业造成一定影响。
    九是联合办学较为困难。在联合办学教学点设置上,台湾当局为防止技术外流,禁止岛内院校以任何形式在大陆设立教学点或者分校。
    十是目前只有大陆的学生赴台学习,没有台湾院校的学生赴大陆职业院校学习。希望以后能实现学生互派。
三、关于进一步加强海峡两岸职业教育交流合作的几点建议
    1.应广泛加强与台湾高职教育的专家交流,请进高职教育名师走进普通高职院校的讲台上、实验室里、实训车间中。同时要把本校的骨干教师派到台湾职业院校,学习台湾的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通过请进来和派出去的方式来提升大陆职业院校的实力。
    2.在外派学生赴台湾相关院校学习的同时,要引进台湾学生来大陆学习。同时要把相关专业教师以及管理层人士派派往台湾职业院校进行交流学习。学习台湾好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以及好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
    3.相互吸引教育人才,实现教师资源的互补。台湾教师在实务上有丰富经验,同时普遍具有较高的英文水平。福建省教师理论基础扎实,两者结合对于两岸学生可学习更多元的知识。建立闽台教育人才数据库,通过网络登录等方式,招揽各类教师人才。
    4.重启海峡两岸学历互认大门,促进两地联合招生。以平等、互惠的精神,务实的做法,相互承认学分、学科和学位。鼓励台湾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在福建省设立招生办事处,通过自主组织考试进行招生(非义务教育阶段),提升闽籍学生升学机会。同时,福建省各大学扩大对台的招生数量,特别是逐渐提高中医药学、文学艺术创作、中国历史、地理、文化研究等领域的招生数量,以吸引台湾学子进入福建就学。
    5.鼓励台商投资办教育,实现人力资本投资的互补。鼓励与支持台湾教育人才与机构到福建省投资办教育,通过网络技术进行远程教育。加强对台湾学生大陆就业辅导,推动台湾高校在闽台资企业中设立实习基地。吸引台湾的大学生来闽开展实习,了解大陆的就业市场。同时为台资企业进一步储备人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闽公网安备 35040202000192号